坡岛杂记一
当飞机降落在 changyi 机场后,相比温馨而富丽堂皇的机场内饰,肤色和语言的多元化更是它与众不同之处。作为世界的“十字路口”之一,changyi 机场无疑是繁忙的,繁忙的同时保持着良好的秩序,鲜有黑压压万人空巷之感。每座城市都有它的内涵,每个人因自身的经历对每座城市都会形成认知的标签,生活半年后,“多元”和“秩序”是这座城市给我于最深刻的印象。
城市即是国家,国家即是城市,700 多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,500 多万的人口,因此在一些大陆朋友口中又调皮的称为 “坡岛”、“坡县”,但是人均 GDP 和发达程度乃至世界翘楚。
新加坡没有四季,四季如夏,比较科学的方式是分为两个季候风季节,1/2 月的雨季,7/8 月的旱季。作为在四季分明生活数十年的人来说,雨季和旱季其实没啥区别,相近的温度,相近的日照时间,通常是早上晴朗,中午起云,下午几声惊雷来把雨,一个有趣的习惯是几乎没有带过伞。云销雨霁之后,晚霞依旧,此时若躺在 Marina south pier 的堤坝上,听涛声依旧,惬意不过如此。没有四季的轮转,时间总是白驹过隙的毫无征兆,唯有月份的数字猛然提醒:哦,原来过了一个季度了;妈呀,咋又半年过去了。常年 27-30 度的气温,虽然如同夏季,却又比大陆大部分城市的 7/8 月份舒适很多,蚊子是夏季最惹人烦怨生物,但是在这里是不存在的,女士可以开开心心的穿着裙子短裤,尽显风姿。也许如候鸟一样,飘来飞去是一种不错的生活方式 —— 春秋在杭州,冬夏在新加坡。
多样的肤色和语言,融合了多样的菜系。从大陆海南、潮州、福建等流传的粿条、菜头粿、鱼肉丸、海南鸡饭、烧腊、各类面食等等;马来的炒饭、沙爹(一种酱汁腌制过的烧烤)、椰浆饭等;印度的万料之王——咖喱;南洋咖啡、娘惹菜系是本土的特色,结合了多个民族的特点;不仅东方,这里也汇聚了西方的美食,恕我对西餐不知,故不细说。不变的四季如一如既往的应季水果,榴莲、凤梨、甘蔗,还有它们鲜榨加冰的果汁。如零星点缀散落在各地的“小食阁”是各类餐食的集大成者,在物价惊人大背景下,仅用 20-30 人民币即可用填饱肚子,也实属惊奇。有人说,相比于欧美,新加坡是美食的天堂;相比于中国大陆,又显得有几份普通。作为习惯了杭帮菜、湘川菜的人来说,对于以酱汁为灵魂的食物,显得总有几份不适。有趣的是,无论是吃的,还是喝的,包括饮用水,绝大部分从国外进口;此外这里的食物也通常是很小一份,“一份差点饱,两份吃撑了”,所以这边的男性女性肥胖相对少见。
“住”绝对是新加坡的一大特色,“居者有其屋”背景下诞生的 HDB 绝对值得用另外一篇文章娓娓道来。新加坡的住宅可以分为大致两大类(不做严格细分):80% 祖屋(HDB)和 20% 公寓,祖屋相当于政府的福利性分房,新加坡公民用等同大陆三线城市的价格即可购买;公寓类似于商品房,购买的群体限制性稍小,颜值和小区的配套设施更好些,价格介于一线和二线城市之间。在疫情和中美竞争加剧的背景下,新加坡成了受益者,无论是资金还是人才,都源源不断的流入新加坡,带来了楼市的飞涨,包括房价和租金。总体来说,目前的租售比是非常的吃香,4-5% 的年华收益率。新加坡的交通整体比较便利,只是打车昂贵,由于公交和地铁并不拥挤,冷气十足,鲜有异味,所以整体体感不错。
“我们大部分人本科毕业就工作了,很少有人读硕士和博士。”,“专业上第一考虑的是医学,其次是金融、律师,接着是计算机,不过在几年前,计算机属于冷门专业。”,上述几句出自本土的小伙伴们之口,在学历和就业选择上和中国的差异存在较大的理念差异。“精英”和“务实”在其教育体系中体系的淋漓尽致,也包括在产业的转型上。几年前,作为本土的信息技术企业,被誉为东南亚的 “小腾讯” Sea 在游戏和电商业绩斐然,同时在各个大陆信息技术企业出海的大背景下,新加坡的信息技术迎来了爆炸式的增长。当然,还有 web3 和数字货币,眼看他起朱楼,眼看他宴宾客,眼看他楼塌了!
“勤奋”和“居安思危”似乎是华人两大特点,新加坡也不例外,润是万万不可能的。应该说新加坡提供了一种可能性,一种体验城市,一种体验国家,一种体验生活,一种丰富经历的机会,有人喜欢,有人不适,有人哭,有人笑,如生活百态,适合自己,方是最好。